解锁体育直播的巨大利润:线上收入的革命性影响及未来趋势
来源:24直播网2024-10-14 00:26:14简介
体育直播已成为全球体育迷的重要娱乐形式。随着互联网和流媒体技术的进步,线上收入已成为体育直播产业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并对产业格局产生了革命性影响。
线上收入的革命性影响
1. 流媒体平台的兴起
流媒体平台,如 Netflix、亚马逊 Prime Video 和 Disney+,已成为观看体育直播的主要渠道。这些平台提供各种体育赛事,从主要联盟到小众运动,让体育迷可以随时随地观看赛事。
影响:流媒体平台的兴起增加了对体育直播的需求,并为内容提供商创造了新的收入流。
2. 数字广告收入的增长
随着体育直播在线上进行,数字广告成为收入的主要来源。广告商可以将广告定位到特定的受众群体,最大化其投资回报率。
影响:数字广告收入的增长使内容提供商能够抵消因传统电视收视率下降而带来的收入损失。
3. 订阅模式的普及
订阅模式已成为体育直播越来越受欢迎的收入模式。体育迷每月支付固定费用,即可获得对广泛体育赛事的访问权限。
影响:订阅模式为内容提供商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并培养了忠实的观众群。
4. 博彩和游戏收入的整合
体育博彩和游戏平台已与体育直播整合,为内容提供商创造了额外的收入来源。体育迷可以在观看赛事的同时下注或玩游戏,进一步提高参与度。
影响:博彩和游戏收入的整合为体育直播产业带来了新的收入流,并增强了观众体验。
未来趋势
1. 个性化体验的增强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体育直播的个性化体验将继续增强。内容提供商将能够根据每个用户的偏好和历史记录定制内容和广告。
2. 社交媒体的整合
社交媒体平台将继续与体育直播整合。体育迷将能够在观看赛事的同时与朋友和家人互动,分享实时评论和反应。
3. 沉浸式体验的兴起
虚拟现实 (VR) 和增强现实 (AR) 技术将被用于创造更具沉浸感的体育直播体验。体育迷将能够仿佛置身于现场,体验比赛的激动和兴奋。
4. 数据分析的应用
数据分析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帮助内容提供商了解观众行为、优化内容和提高观众参与度。通过分析数据,内容提供商可以根据目标受众量身定制他们的体育直播产品。
5. 新兴市场的增长
随着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普及,体育直播在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潜力巨大。内容提供商将寻求进入这些市场,以扩大其观众群并增加收入。
结论
线上收入已彻底改变了体育直播产业,为内容提供商创造了新的收入流并为体育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观看体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趋势将继续推动体育直播产业的创新和增长。内容提供商必须拥抱这些趋势并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格局,才能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未来学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教育变革,虽然不像社会革命那样,有强烈的人为干预的色彩,但是如果我们主动迎接、主动介入通往未来的教育趋势,这个趋势就可能会向着我们期待的方向发展。 通往未来的教育趋势,不会像社会革命一样,一夜之间风云突变。 相反,它润物无声,如同一天天长长的指甲,几年间变白的头发,你如果天天盯着看,什么也看不见,但是,它在变。 我们与其追问未来到底还有多远,不如关注可能影响未来的每一个小小的趋势性变化。 ” ————《未来学校》 《未来学校》一书,朱永新教授从多年实践和趋势的判断出发,从方方面面向我们描绘了未来教育的轮廓。 同时朱教授建议我们可以去主动迎接,主动介入,通过我们对身边的小小趋势性变化的感受去参与推进。 前进的道路诚然如此,一步步来。 但还需得有一个全局观、系统观、未来感,这样每一步路,可以走得更为坚定和踏实。 在看完《未来学校》这本书以后,我的脑海里出现了这几个问题。 在这样的未来的轮廓背景之下,我们要长成什么样子?才可以契合这样的一个未来。 我们在这样的未来里,在创造这样的未来中,担当着什么角色,起着什么作用?当下即未来,我们的成长是一个变化的过程,未来我们可以进化成什么样子?该做哪些准备? 在这样的未来的轮廓背景之下,我们要长成什么样子?才可以契合这样的一个未来。 当下航线的发展和布局,是非常贴合当下的社会需要和发展趋势的。 正如船长在演讲当中所说,线上社群、人才运营、心理学训练这样的模式它是行之有效的。 然而我们现在要影响惠及更多人成长,创造更多人成长的需求,还是艰难和漫长的。 话题又得回到人,人的耕耘,人的成长,人的向上空间的打开,作为平台的人才运营官,现在接棒了8月份24个小伙伴的成长。 我们只能拧紧核心,一圈一圈向外强力扩张我们的引力波。 外连共生,内求定力,也要通过对这部分小伙伴的激活去达成。 只有每一个小伙伴有强烈的愿力,主动介入,主动推动,主动参与,才能一步一步实现梦想。 所以我要做的是点燃每一个小伙伴点燃,只有去点燃大家,形成共振,整个舱的能量才会最大,而每个舱都能够被点燃,那整个平台的能量就会最大,这样一步一步扎实走下去,我们就能够产生很强大的影响力。 如果大家被点燃,我们的开拓,方向往哪儿走? 我认为我们的开拓方向也可以下沉,下沉到4线5线的小城市。 因为一线二线的很多人他们的认知都是已经被占领的,只是付费意识比较强,但在三线四线城市还有巨大的空间。 走进特定群体。 这个暑假我一直在思考,我如何能够使我们的训练营走进特定群体,比如在校大学生,在校大学生,他们是面对未来的人才,如何在他们步入社会,步入职场之前,通过心理学的训练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加以影响,通过我们的平台,带大学生了解未来了解职业世界,埋下用心理学自我成长和帮助他人的种子。 还有哪些特定群体和圈子可以去影响呢? 外连共生,内求定力,是平台作为平台,这个有机体发展的思路,也是每个猎鹰号船员的发展思路,如何增加链接,增加链接节点的质量,如何影响链接节点?我能强烈地感受到,这是我下一步要去突破自己,并且陪伴小伙伴们去突破自己的那个方向。 翻越流量边界,翻阅链接的边界。 并且能够成功的去影响这些链接,真正建立连接,使更多孤岛连成大陆。 所以在点燃大家的基础上,这样对于未来的思路,和大家沟通我们所面临的局面,并且朝着这个方向的努力。 对外连接,翻过边接,创造更多进一步实践历练的土壤,连接的过程也是历练的过程,他们是相生相融的。 只有一个人特别坚信那个远方能到达,一定要到达,他的心量先变得足够大,他的行动才能够有所突破。 作为督导,我自己先要完成这个突破。 这是我的当下,每一步我会怎么走。 接下来,我想畅想未来。 “学习中心”,是本书的一个关键词。 未来的学习中心,是跨城市的,甚至是跨国界的。 也可以去线上的。 学校会变成学习中心,校外的很多培训机构也会进化成学习中心,各学习中心的教育资源教学场地都能够实现集约化地利用。 此前我们的学校和校外的培训机构,他们之间并没有产生关系,链接。 而是通过孩子对应试教育的需求而实现了尴尬的联系,补充,很多的教育资源是浪费的。 培训内容也相对单一。 也有很多个体想要去发展探索的领域是被压抑的,当个体成长的空间被压抑,这个社会的发展必定也会压抑,显得僵化,显得单一。 所以,点燃个体,推动人本主义时代的到来,是我们不变的底层。 其实航线目前的模式已经接近于学习中心。 但是学员可选择的范围还有限,学员在自主时间上的安排,搭配自由度,还相对有限。 为了便于航线运营管理,很多报名有窗口期。 这是因为我们一直是训练营的方式。 而非单个小伙伴的体验方式。 在成长选择上,未来我们可以开发多种类别。 其实,已经初现雏形……比如和唯库美腿营的合作,和喜马拉雅牛津树系列的课程合作。 我们整合优质资源,加心理学主班,就衍生了学习的新品——训练营。 我们是未来【超级学习中心】,大团体训练方式不变,体验方式会走向升级,线上和线下结合,AI人工智能技术介入,VR技术介入。 这个学习中心的底层,就是以任何不同内容的训练营为载体,实现育人。 实现对个体潜能的挖掘看见。 1、有最好内容的IP,就会想到来我们平台做训练营。 未来是能者为师。 在个人成长上,我们可以去签约,不同成长领域最棒的IP,把他们的课程作为我们运营的内容,做资源的整合。 儿童航线上,我们也可以做全学科的训练营,使孩子们有更多的选择,甚至是跨学科整合式的线上训练营。 只要有最好内容的IP,就会想到来我们平台做训练营,因为我们平台有最优秀的运营人才。 2、新技术,会升级体验方式和学习模式。 大团体的训练方式是我们去坚守的,但是在体验方式上我们会变得更加丰富。 VR技术,AI人工智能的介入,一定会让我们的学员有更加沉浸式的体验。 学习模式一定会进一步迭代,丰富。 比如更多的孩子们,他们能够通过全息投影,或更真实的情景体验,在干中学。 同时线上线下的结合,也会在我们航线发展到一定体量,覆盖到一定深度的时候得以实现。 3、我们会成为社会公共教育服务的提供者。 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学习中心的服务人员,都需要我们的训练营。 我们会成为社会公共教育服务的提供者。 每个家庭,每个学习中心的组织者,他们都需要懂心理学。 我们要教会更多人做机器人做不到的事,机器人不能具有人的情感交流和人文关怀,不能具有人的创造性和独特性。 我们要陪伴父母和未来的学习中心的服务者他们去增强自己的亲和力,努力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成为学生的成长伙伴,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我对于未来的畅想,似乎也没有跳出旧有的框架。 这样一个美好的未来,该怎么样去到达?那个很理想的未来感觉还是比较远的,这当中如何实现,路径还是架空的。 我只能就当下我能看到的50米,去往前迈进。 我在想船长为什么会布置我们看这本书,去写这篇论文呢?或许未必期待从我这儿看到非常有创造性的想法,系统性的思考。 是想提醒我时刻要朝前看,朝更广大的地方看吧,同时也更坚定我们去坚持当下的信心。 谢谢船长的良苦用心,我看到了自己成长的局限,视野的遮蔽,韧性的不足。 读《未来学校》这本书,我花了三天才读完。 在输出阶段,也看到自己思维力的不足,视野的狭窄。 但是总有一股力量在激励着我,当我看到华为提前十几年就为着芯片而布局的时候,坚持做这投入大,见效慢的事业的时候,我很感动。 如船长所说,我们航线的底色不比华为差。 而在这个过程需要无数人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坚定地去相信。 我们也在做有关人类福祉建设的事业!所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未来很理想,现实很骨感,那是因为我们的行动还没有到极致,如果行动到了极致,理想很丰满,现实也会很美好。 感谢船长的敲打!
哪些商业模式及其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
计算机互联网电脑金融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由单一的计算机和局域网阶段进入到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技术引发的信息技术革命的升级带来了新的经济运行方式——互联两电子商务,也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发展对社会和经济发展深远意义的探讨,在金融领域也不例外。 有关问题的讨论和实践目前还主要集中在金融机构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展业务上,本文则选择“金融资金运行”这一贯穿金融活动方方面面的范畴为研讨对象,对互联网技术可能给金融领域带来的变化做一个整体性的、基础性的分析,进而对金融投资、金融服务和金融监管的发展战略提供一些参考性的建议。 一、金融资金运行的内涵从资金是能够带来价值增值的价值这一定义出发,我们可以把金融资金定义为,在金融活动中,能够带来价值增值的价值,通俗地说就是资本化了的货币,其存在形式是各种货币化的或证券化的资产,例如,能够带来利息收入的各种存款、能够带来股息和资本升值收入的股票等。 金融资金运行强调的是货币的资本化过程,它以货币的增值为动因,在一定组织机制下,通过货币的使用权在不同交易主体之间的转移,实现货币向价值创造领域的流动,最终实现货币的增值。 因此,金融资金运行不仅把金融领域中的各个主体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也把实现货币资本化的虚拟经济活动与实质经济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 需要明确的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金融资金运行都是通过市场交易活动实现的,金融资金的运行应等于广义的金融市场(涵盖借贷市场和证券市场)运行,它明确了从投资者出发的研究立场和角度。 资金配置机制除了市场之外还存在计划管理机制,因此,金融资金运行的适用范围较之金融市场运行的概念要广。 回顾社会经济发展史,每一次新技术革命都会带来生产力的革命和生产方式的创新。 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发展将为我们带来生产的智能化。 互联网技术把信息技术革命带入了一个新阶段,我们也不妨从效率和方式这两个方面探讨它对金融资金运行深远的影响。 二、如何理解互联网技术对金融资金运行效率的提升作用金融资金运行的动因和目标是要实现货币资产价值的增值,运行效率的提高自然就是指价值增值能力的提高。 由于金融资金运行不属于社会财富生产的范畴,其价值增值只能以实质经济部门的生产经营为基础。 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资金运行效率的提高最终体现为,金融市场能否形成有效的价格机制,引导金融资金流向最有效率的经济部门,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 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从两个方面提升金融资金运行效率:其一是产生了新的产业,给经济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为货币资产价值增值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其二是提高了金融市场价格对信息反映的充分性和灵敏性,使资源配置更有效。 前者是从增量的角度提升金融资金运行效率。 后者则是从存量角度提升金融资金运行效率,是对金融资金运行机制的又一次完善。 我们可以利用西方现代投资理论中的有效率市场假说来说明后者。 有效率市场假说按照市场价格所反映的信息种类和程度,把市场效率分为三种水平状态,市场价格所包含的信息越多,市场的效率水平就越高;当市场价格只是充分反映了历史数据提供的信息时,市场处于弱效率水平状态;当市场价格不仅反映了历史数据提供的信息,还包合了其它各种公开信息时,市场处于中等效率水平状态;当市场价格不仅反映了各种公开信息,连内幕信息也都包含进去了的时候,市场处于高效率水平状态。 当市场处于高水平效率状态时,所有存在的信息都已反映于价格水平中,市场价格将是资产现实价值的反映,亦即资产的市场价格与价值同一。 不难看出,价格对信息反映的充分性与否,是市场是否有效率的关键。 而价格对信息反映的充分性直接取决于信息的公开化程度与速度以及市场参与者对信息反映的灵敏度。 互联网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为上述反映的灵敏度提供了技术支持,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将无数电子计算机联系起来,形成了一台无边无际的、具有无穷威力的超级计算机。 形成信息技术革命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互联网的实时性和共享性会使信息迅速传播,很少有人能再凭信息优势独享垄断利润。 当然,先进的技术并不能一定保证市场达到完美的状态,效果如何还要受人的因素的制约,这其中,除了人的主观能力的差异外,还有人的主观动因的问题。 互联网技术的主要优势体现在信息的传散方面,但不具备识别信息真伪的功能;互联网对信息自由传播的贡献也“使谣言贩子如虎添翼”。 虚假信息的广泛传播也会造成市场价格和资产实际价值的偏离。 这说明,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会有效地提高金融资金的运行效率,但也仍然不会使金融资金的运行保持在绝对的完美状态。 从有效率与无效率的辩证关系来看,在技术水平落后的情况下,无效率是绝对的,有效率是相对的。 而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是否会使有效率成为绝对的,无效率成为相对的呢?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毕竟为价格充分反映信息提供了技术支持,并具有同样强的纠偏能力。
各国的各类反垄断措施将如何影响互联网巨头们的未来?
自2020年3月19日国会一致通过2.2万亿美金的关怀法案(CARES ACT)后,天量财政补贴通过美联储和财政部合作完成的财政赤字货币化以各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地进入市场。
总值3010亿美金的面向大众的直接财政补贴、面向中小企业的直接财政补贴及有条件减免的贷款共6690亿美金、面向大企业的各类补助共4540亿美金,因为实体经济恢复缓慢而快速流向资本市场。
同时,美联储货币政策提供的及其廉价的贷款快速地重新提高了资本市场的杠杆率,导致以股票为主的资产类别快速膨胀。 美联储大量的货币政策调低了市场对美元指数未来几年的预期,逆转了原本通缩型去杠杆化过程中市场因恐慌和避险而抛弃各类资产的行为,各类资产的估值开始回归理性。
在通缩型去杠杆化过程中,美元一般被视为避险资产。 经由货币政策之后市场处于通货再膨胀(reflation)的阶段时,那些受到疫情影响极小甚至可能反受疫情帮助的互联网大型 科技 巨头们(谷歌、苹果、亚马逊、Facebook、微软等)无疑成为了新的避险资产类别。 加之互联网巨头们之后两个季度的财报不负众望,于是自3月互联网巨头们的股价创下阶段性低点之后,这些资产价格已经开始屡创新高。
自2020年3月19日国会一致通过2.2万亿美金的关怀法案(CARES ACT)后,天量财政补贴通过美联储和财政部合作完成的财政赤字货币化以各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地进入市场。
总值3010亿美金的面向大众的直接财政补贴、面向中小企业的直接财政补贴及有条件减免的贷款共6690亿美金、面向大企业的各类补助共4540亿美金,因为实体经济恢复缓慢而快速流向资本市场。
同时,美联储货币政策提供的及其廉价的贷款快速地重新提高了资本市场的杠杆率,导致以股票为主的资产类别快速膨胀。 美联储大量的货币政策调低了市场对美元指数未来几年的预期,逆转了原本通缩型去杠杆化过程中市场因恐慌和避险而抛弃各类资产的行为,各类资产的估值开始回归理性。
在通缩型去杠杆化过程中,美元一般被视为避险资产。 经由货币政策之后市场处于通货再膨胀(reflation)的阶段时,那些受到疫情影响极小甚至可能反受疫情帮助的互联网大型 科技 巨头们(谷歌、苹果、亚马逊、Facebook、微软等)无疑成为了新的避险资产类别。 加之互联网巨头们之后两个季度的财报不负众望,于是自3月互联网巨头们的股价创下阶段性低点之后,这些资产价格已经开始屡创新高。
纳斯达克100指数ETF
互联网巨头们的强势由来已久, 其强势源自于十几年来对数字市场的垄断,而垄断根植于其对于用户数据的垄断 。 用户数据对于现在的互联网公司来说是非常廉价的,大型互联网公司通过提供免费的服务/平台,来换取用户行为模式和偏好的数据,并直接或间接地利用这些数据来精准投放广告或者贩卖产品,获得巨额利润。
这个模式对于先来者(已经成为巨头的互联网公司)来说可以无限循环下去,因为这些巨头可以通过巨额利润提供更好的免费服务,快速垄断市场、积累海量用户,海量用户又将为他们提供无尽的数据。
在天平的另一端,对于一个初创的互联网 科技 公司来说,想要获得用户数据就会变得异常困难,他们没有与互联网巨头们相当的资金,无法提供与他们相当的服务,没有足够好的服务就没有足够的用户,自然也就没有足够的能让他们升级的数据和收益了。
即使初创公司另辟蹊径,避开互联网巨头们的服务内容,巨头们也很容易做出与之相当的,甚至更好的替代品。 在这个环境下,留给这些初创公司的选择非常少,就如Facebook的扎克伯格对Instagram的创始人凯文·斯特罗姆说的:“两个选择,一个是把Instagram卖给我们,或者我们自己开发一个一模一样的产品。 ”
究其根本,互联网企业的垄断是现今互联网的结构决定的:互联网的网状结构决定了单个节点间想要快速找到彼此必须通过某些大流量的节点,并提供用户数据当过路费。 当这些大型节点变得足够大的时候,单个节点与大节点的关系就从 平行架构 变成了以大型节点为中心的 中心化架构 , 大型节点就拥有了反向选择的权力,垄断也就自然产生 。
在目前看来,如果现有的 游戏 规则不改变,大型互联网公司会实现永久的垄断。 但我们都知道,没有永远的赢家。 我认为短期内有三个力量可以撼动大型互联网公司的垄断地位,分别来自美国国内极有可能出台的新反垄断法案、来自欧盟和其他国家的本土数据保护协定、数字税及反垄断制裁,还有来自 科技 /互联网协议的改革。
一、来自美国国内的压力:新版的格拉斯-斯蒂戈尔法案
2020年7月29日,四大互联网 科技 巨头:苹果、谷歌、Facebook和亚马逊的CEO被同时传唤至众议院接受长达6.5小时的反垄断调查。 众议院于2019年专门成立的反垄断小组对四大 科技 巨头展开了为期15个月的调查,涉及的案子多达100多万起。 其中,以亚马逊的案子居多:亚马逊为众多小型卖家提供流量,挑选潜在的优质产品,随后自己以更低的价格、更优的品质生产类似的产品于Amazon Prime上售卖。
图源:THE WALL STREET JOURNAL
该小组委员会主席众议员 大卫·西西林 称:“(任何公司)不可以像亚马逊那样,既制定所有的规则、控制市场,又同时参与市场的竞争、销售。 ” 委员会的最终报告可能会将平台分离的想法列入一系列政策选项中。 其他选项包括提高美国反垄断执法机构的预算、修改美国反垄断法,以便消费者和企业可以更容易地从一个技术平台转移到另一个平台。
西西林还没有详细解释分拆建议如何适用于具体的公司,尽管他已经暗示这可能不是每个平台都需要分拆。 他说:“很明显,其中一些占主导地位的平台必须被拆分。 所有这些平台都必须受到监管。 ”
美国众议院司法委员会反垄断小组委员会预计将最早于周一(10月5日)发布针对美国四大 科技 公司的反垄断指控报告。 对于互联网企业的潜在分拆法案被称为“互联网的格拉斯-斯蒂格尔 ”。 (注:《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于1933年被提出,该法案将华尔街投资银行业务与传统零售银行业务分开。 )如果大型 科技 公司因新的反垄断法被迫分拆, 将意味着平台业务与附加服务将被迫拆分、互不关联、互相竞争 ,这对于大型互联网公司的发展无疑是毁灭性的。
西西林等民主党派人士代表的众院意见很明确,头部的互联网企业应当被拆分。 那么未来《新版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的通过的主要压力将来自于参议院的共和党。
共和党人在很大程度上也倾向于制裁。 根据华尔街日报的采访,共和党人大多表示,众议院的这项调查让他们对 科技 巨头在数字市场的力量感到担忧,但两党对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仍存在分歧:尤其对于拆分这样要求大 科技 公司分开业务线的广泛措施是否可能影响到同样在网上经营的其他行业感到担忧。 同时,两党对于是否仅对少数大公司实施拆分/罚款制裁还是采用打击面更广泛的反垄断法立法措施争执不下。
根据7月29日的听证会内容,亚马逊可能将是受到10月5日反垄断指控报告波及最大的互联网企业,反垄断小组对亚马逊在经营过程中利用平台优势开展各种恶性竞争,挤压用户权益的行为有较重的诟病。 该报告对于苹果的影响将会比较小,听证会里对于苹果的反垄断调查主要在于苹果对其AppStore内上线的应用征收“苹果税”(30%的利润抽成)。 事后,反垄断调查小组也没有着重提起制裁苹果的具体措施。
二、来自国际 社会 的压力:欧盟数字税和各国的反垄断调查
以大型 科技 公司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在近几年里对于全球主流国家的GDP占比与日俱增,以2017年的数据来说,数字经济在美国GDP的占比在57% ,在中国GDP中的占比在32.9%,总量为27.2万亿人民币。 根据数学模型推测,数字经济将于2023年占全球GDP的62%。
上世纪90年代的 科技 进步引发了数字革命,数字化又进一步推动了新世纪的 科技 和经济的蓬勃发展,如今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了这个世纪不可替代的经济引擎,而海量的用户数据无疑便是这个新时代的燃油。 数字化带来的 科技 进步甚至可以说是当今世界唯一一个还拉着以主权货币为基准的现代金融体系的锚,没有 科技 进步为主权货币体系带来的巨大通缩压力,全球金融体系早就会在“现代货币理论”的荼毒下奔溃。 正因如此,保护本土的用户数据在各国看来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国国民的数据安全可以说是自国土安全,粮食安全和经济安全后的又一重大国家级别的安全问题。
对于本国处于垄断地位的大型互联网企业,本国政府自然可以通过立法来加以限制,就如美国即将出台的新版反垄断法案那样。 政府也可以通过协议来共享,甚至控制本国的大型互联网公司积累的数据。 但对于垄断市场的跨国互联网企业,这些措施的实施可能就会麻烦很多,效果也较为有限,所以各国对大型跨国互联网企业的限制势在必行。
2020年7月, 欧盟法院正式通过法案废除长达四年的《美国-欧盟互联网隐私盾协议》 (原Harbor协议,以保护用户数据),原因在于欧盟发现更新过的协议仍然无法保证欧盟国家用户的数据被美国政府通过与大型 科技 公司的合作被截获和利用。
2020年8月,新的加强版隐私盾协议被提出,其中,欧盟对于欧盟国家用户数据进入美国本土的云端所带来的用户数据泄密的考虑被着重提出。 但因为该协议至今还没有正式立案送审,美欧隐私条款处于空窗期,许多利用该协议的互联网公司的生意受阻。
隐私盾协议的失效将会扰乱成千上万在美国与欧洲开展业务的互联网公司,对于大型美国互联网巨头们的影响在于短期内公司的运营成本将会大大上升。根据欧盟制定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确立的框架,只有在满足其规定条件的情况下,数据控制者才能将个人数据转移至欧盟以外的第三国或国际组织:
在第一种条件,即隐私盾协议崩溃后,要满足第二种条件需要比较高的运营成本,对于有足够资源的大型互联网企业来说会提高一点经营难度,但最重要的跨大西洋数据传输并不会因隐私盾的崩溃而中断。
欧盟法院多年来还一直在试图立法对谷歌、苹果、亚马逊和Facebook等外国跨国互联网公司以垄断的名义进行限制和惩罚。 其措施包括征收数字税,或直接进行惩罚性加税。
2017年6月,欧盟法院向谷歌初次征收26亿美金罚款,2018年7月,欧盟征收谷歌51亿美金罚款。 2018年,欧盟提出了3%的针对互联网公司的数字税,并称将于2021年提出更新版的数字税法案 。 2019年3月,欧盟针对苹果公司的“苹果税”提出罚款。 2020年9月,欧盟数据保护机构责令Facebook暂停通过SCC向美国传输欧盟用户的数据,并威胁将对Facebook处以其年收入4%的罚款,同时,欧盟委员会就苹果涉嫌逃税150亿美金提起上诉。 至今,欧盟法院累计约对谷歌罚款90亿美金。 根据路透社的报道,近期中国也正考虑对美国 科技 巨头谷歌进行反垄断调查。
自2017年起,以谷歌、苹果、Facebook、亚马逊为代表的大型 科技 公司至少遭受了来自 全球17个国家,84起反垄断调查和纠纷 。 2019年的案件最多,为41起,案件数量总体为逐年上升趋势。
三、来自苹果的压力,互联网公司间的相互竞争
图源:ADWEEK
苹果为每一台iPhone设备都设置了一个称之为IDFA(Identifier For Advertisers,广告标识符)的ID码,在安卓手机中也有类似的标识符,这个ID码其实是用户个人信息的升级版,相比较于无法更改的手机号和手机设备识别号,IDFA至少是用户可以选择关闭的。 然而大多数人在此之前是不知道这个号码的存在的,苹果和安卓之前也没有特别去强调这个事情,IDFA码在手机里是默认处在打开模式的。
用户手机里的本地应用和第三方应用是可以通过IDFA来识别你在手机中的行为的,这些应用可以通过IDFA码知道在不同平台浏览、点击、下载、分享信息的是同一个人,各个平台的广告商就可以进行跨平台针对性的精准广告推送,获取用户对广告链接进行的操作记录,分析用户的行为模式,最后还可以根据这个IDFA的匹配来进行平台之间的结算。
苹果公司9月的决定立刻遭到来自各大“广告商”的围攻,苹果最后松口,表示这一更新会延迟到明年1月份,苹果的妥协是为了“给开发人员更多时间做准备”。 但苹果举起的“隐私”大刀终究还是会落下去,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对于靠卖终端和服务为生的苹果公司,将IDFA打开权力交还给用户,一方面是可以标榜自己把用户体验放在第一位,增加用户粘性、增加用户回购率。 苹果特别强调:隐私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 另一方面,随着ios 14最新的升级发布,广告商们投放广告的成本将大大增加、投资回报率降低,从而从终端打击谷歌、Facebook、亚马逊等其他互联网巨头的垄断性运营模式。 可谓是一石二鸟。
结语: 处于垄断地位十几年的美国互联网 科技 巨头们在短期内可能面临来自美国新版反垄断法案的制裁威胁、国际 社会 上各国的数字税和反垄断罚款,同时,互联网寡头们之间的竞争也可能在短期内从内部打破寡头企业的垄断。 大型垄断性跨国互联网企业的存在在某些层面上遏制了初创互联网企业的势头。 对于大型互联网企业本身,垄断也会导致企业创新的匮乏。 在国家层面上,不论是站在对互联网数字经济的保护主义的角度,还是站在本国用户数据的安全角度,对大型互联网企业的限制都是必要的。 在各方力量多年的协同作用之下,大型互联网企业的根基似乎开始渐渐松动。
作者 陈 驿
编辑 叶玗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