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错过!在央视体育5频道见证排球史诗时刻
来源:24直播网2024-10-08 22:16:06万众期待的排球盛宴即将拉开帷幕!今晚20:00,锁定央视体育5频道,让我们共同见证排球史诗时刻。
巅峰对决,火花四溅
本次排球盛宴汇聚了世界顶尖队伍,包括卫冕冠军美国队、实力强劲的巴西队、欧洲劲旅意大利队和东道主中国队。这些世界排坛豪强将在赛场上展开巅峰对决,为我们带来激烈的较量和精彩的比赛。
中国队,期待奇迹
作为东道主,中国队肩负着为国争光的重任。在主教练蔡斌的带领下,中国女排经过刻苦训练,实力有所提升。今晚,她们将面对强敌意大利队,能否突破重围,创造奇迹,让我们拭目以待。
明星球员,大放异彩
本次排球盛宴还将云集众多世界级明星球员,包括美国队的拉尔森、巴西队的加比、意大利队的埃格努和中国队的朱婷。这些球员拥有超强的实力和丰富的经验,他们的表现将极大地影响比赛的走向。
超清直播,绝佳体验
央视体育5频道将为观众带来本次排球盛宴的超清直播。超清画质、多视角切换、专业解说,为观众营造身临其境般的观赛体验。锁定央视体育5频道,享受一场视觉盛宴。
不容错过,万众瞩目
今晚20:00,这是一场不容错过的排球盛宴。在央视体育5频道的见证下,让我们共同期待中国队的精彩表现,见证世界排坛的巅峰对决,创造属于排球的史诗时刻!
急求!《中国骄傲》手抄报材料
《50小时耗尽她的生命》 刚才我又到她身边试了一下,她已经没有脉搏,也没有呼吸,人已经冰凉,看来所有的努力都不能挽救她的生命。 我们的战士尽力了,但是还是不能把她救出来。 一上午我在这里陪这她说话,我还能给她喂水喝,她还能跟我对话。 我就跟她说我说你一定要坚强的活下来,虽然你的女儿已经牺牲了,但是你的孙女还在,你如果不能坚持下来,你的孙女怎么办?她就会成为一个孤儿。 她就跟我说我会的,我一定要坚持下来,我为了我的孙女也要坚持下来。 她真的很顽强,虽然已经在下面掩埋了四天,但是她依然很顽强。 现在已经没有心跳,没有呼吸了。 她刚才还在安慰我。 我心里很难过,她叫杨玉芳,她52岁,女儿叫莲容,28岁,救出13个小学生,自己牺牲了,她如果少救一个学生,她自己就活了。 她还有孙女在,没法救活我心里很难过。 《遇难女教师用身体围出学生的幸存空间》 我们挖出了一名老师,她的身体蜷缩着跪在地下,把自己的背部尽量往上挺,她的底下就是一名学生,这名学生幸存了,但是这个老师的头部严重受伤,当场就已经遇难了。 现在在灾区的现场我们能够发现很多这样感人的事迹。 《解放军叔叔来了就什么都不害怕了》 我们在映秀镇救出的一个小学生,因为我们昨天(5月14日)跟着运送伤员的直升机回到后方,上直升机的时候他告诉我们他当时是在四楼,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地震的时候由于震幅特别大,他从楼上被弹出来弹到一楼,他的头部还流着血,整个眼睛也流着血,他什么都看不见,说你们是解放军吗?我说我们是解放军。 他说我心里特别害怕,但是你们来了我就什么都不害怕了,而且一路上解放军叔叔你抱紧我,你抱紧我就不怕了,所以,我们一直把他抱到救护车上。 《灾难让她一夜长大》 5月12日地震发生时,李玥正如平日那样,和一班同学安静地上课。 强烈的地震使教学楼剧烈晃动,李玥当时蒙住眼睛,随后意识到危险降临,便和同学们一起冲出教室,但她并没有选择楼梯逃生,而是直接从二楼跳了下去,幸运的是她并没有受伤,并且冲出垮塌的围墙,跑到距离小学50米左右的民警训练场,然后和民警一起跑出了危险区域。 当时她已经开始担心爸爸妈妈,“我爸爸是北川拘留所的狱警,我只知道他们单位的楼全部垮掉了。 我家住在小河街,都垮了……爸爸……可能不在了……”她低着头,很艰难地说出她所知道的爸爸的情况,“但是我还是很想找到爸爸。 ”从地震开始到暂时平息,勇敢的她都没有被吓哭,而妈妈那被石头压断的右腿却让她立即泪如雨下,“我随着大家第一次转移的时候,突然听到妈妈叫我的声音,回头一看,妈妈躺在一大堆受伤的人中间,我马上跑了过去,一直哭。 妈妈的右腿断了,骨头全部在外面,还不停地流血。 妈妈看到我哭,自己却没哭,不断对我说,你要坚强,要坚强,你爸爸怎么样了……” 李玥还有个姐姐在北京邮电大学读书,记者问她:“和姐姐通上电话了吗?”“昨天通上了,她在报纸上寻找我们的消息,让我给她写信,于是我就给她打了电话。 ”“那你告诉姐姐家里的情况了吗?”“我第一次的时候没有给她说,因为她还有一个月就要期末考试了,不想让她太担心,于是就说我和爸爸妈妈都很好……其实,我是故意骗她的。 ”李玥的坚强远远超出了她的年纪,这场灾难让她一夜长大。 《幸存者王松:“在山上架锅煮饭,被直升机营救出来”》 我是漩口中学初三二班学生。 我们班46人。 我们的教室在三楼,出事时老师正在讲台上讲历史考试试卷。 教室晃动起来后,我们就奋力向外跑。 在底楼,我的手和脚都被砸伤了。 同学们把我搀扶着,我们向后面渔子溪的山上跑。 我们的教室,就在我们身后轰然倒塌。 我们走了半小时,来到山上。 一路上,看到很多倒塌的房屋。 下午5点左右,老师组织同学,将那些坍塌房屋的木板取下来,当我们的床板,又从一些农户家里,拿了很多锅和米,在野地里,我们用砖头当灶,架锅煮饭。 我们学校1200多人,31个班。 一共架了大约50口锅。 夜幕降临,山上炊烟袅袅,我心里却异常沉重,不知道这苦难什么时候完结,也不知道家里面的情况怎么样,父母是否安全。 第二天,下起了大雨,幸好在这之前,同学们在顶上支起了帆布。 但大雨还是给我们造成了很大麻烦,很多人的衣服被打湿了,不停咳嗽。 靠着煮饭,以及学校超市里面的饼干等干粮,我们学校的师生饮食暂时还不成问题。 但是,很多人的伤势得不到救治,伤情越来越严重。 大家都显得非常悲观。 老师一再告诉我们说,外面的交通中断,汶川和外界失去了联系,但是,救援队伍很快就要来,很快。 昨日上午9点左右,救援的飞机终于来了。 飞机在我们头顶轰鸣着,我们惊喜地抬头,看到两架直升机在盘旋着,我们终于有救了,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有的同学大声欢呼,有的则激动得流出泪水。 随后,飞机不断地向下丢袋子。 袋子里面,有饼干、矿泉水、火腿。 11点左右,又来了四架飞机!他们又投了很多食品,然后第一架飞走了,第二架停了下来,招上去了8个伤势比较重的同学,那个停飞机的地方,每次只够停一架飞机,前面一架走了之后,我上了第二架载人的飞机。 飞行了20多分钟后,飞机在什坊停了下来。 随后,就有医生把我送到了这里。 《博文:56年后,中国王牌军再次出动》 新华网快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命令正在空运途中的空降某军,如果当地气象条件不符合机降要求,将采取伞降方式,向汶川直接投送救灾兵力。 ---------------------------------------------------------- 子弟兵集结,向灾区进发 致那些“天真无邪”的批评解放军救灾缓慢的儿童们: 1)灾区现在在下雨,空中气流不稳定,别说要空降,坐过飞机遇到过乱流的人都知道有多危险! 2)汶川是山区,地震导致灾区地磁不稳定,从而使得飞机上的电子仪器导航设备可能都无法正常工作。 在山区,雨天,能见度低,一不小心,撞到山上。 。 。 。 。 。 3)空降下来后,战士要面对的不是平原,是山,暴雨中的山,随时可能发生塌方和泥石流的山! 56年啦,中国的王牌军再次出动(15军是解放军的甲等主力军,他的战绩就是美国人为之色变的——上甘岭) 很多人都写了遗书。 什么也不多说了 祝福15军的战士们!祝福最可爱的人!祝福灾区的民众! 愿天佑中华! 希望解放军平平安安。 灾区人民平平安安。 祖国为你们骄傲 《CNN采访掠影——负责抢救的警察全家遇难》 刚才CNN记者在当地采访负责抢救的一个警察。 开始警察挺镇静地介绍情况。 后来记者问估计多少死者,警察哭了,哽噎良久说他自己父母妻子和两个孩子都没了。 。 。 然后马上步话机里找他有事,擦擦眼泪又跑步去办事了。 临走还说了声抱歉 《为了抢救更容易获救的其他学生,他永远失去了儿子》 往北川县的山路上,记者遇见一名头部扎着绷带、右手鲜血直流的公安民警,经询问,他叫李国林,43岁,北川县擂鼓派出所民警。 因为要先救其他学生,他没来得及救出自己的儿子。 地震后,尽管头部鲜血直流,李国林来不及包扎赶往擂鼓派出所。 此时,三层楼的派出所办公楼也变成了一片废墟,四名留所值班的民警只找到了三个,全部受伤严重。 突然,想起儿子还在北川中学,李国林找到一辆自行车,风驰电掣般赶往县城。 儿子15岁,名叫李王自国,在初三(一)班就读,成绩优异,即将面临中考。 可是赶到北川中学时,李国林看到,操场上的孩子们哭成一片,好几栋教学楼倒塌,儿子所在的初中部五层教学楼变成了三层楼,原来的一楼和二楼都不见了。 “李王自国,你在哪里?”李国林拼命地呼喊。 很快,在四根横七竖八的水泥预制板缝隙处,他分辨出儿子的声音。 “爸爸,我在这儿,快救我!”一想起儿子的求助,李国林就泪水直淌。 可当时没有救援设备和机械工具,大家只能用双手刨砖渣救人,而儿子,位于废墟深处一丈多远,左腿被好几块水泥板压住,动弹不得。 “从小,儿子就认为我是英雄,引以为豪。 ”李国林说,作为第一个赶到北川中学的公安民警,他成了师生员工可以信赖的对象之一,怎么干,都听他的。 在这种时候,从初中部教学楼用撬杠等工具去打个洞,挖出儿子还是有希望的。 但是有更多的人容易挖,更容易生还,李国林要求幸存人员从容易处挖起,先救外围的。 说到这里,李国林呜咽着说,灾情就是命令。 他和大家一起刨土,地震当夜还代表公安部门赶往绵阳市政府汇报救灾工作,并接受简单的包扎。 13日凌晨5时许赶回北川中学时,“儿子还在呼喊救命”,消防武警也赶到了现场。 至当日中午,儿子声息渐无,李国林却已经成功救出了30多个鲜活的生命。 昨日凌晨3时许,李王自国终于被找到,但已停止呼吸。 《寻找恩人的幸存者》 31岁的张志群家住四川省北川县羌乡民品市场,昨日一早被解放军战士用军车安全护送到绵阳 市九州体育馆安置下来。 虽然头部和左脚在地震中被砸伤,但她依然找到一张纸牌写上“寻找恩人廖宏刚”等几个大字。 据张志群介绍,11日14时许,她送4岁的女儿杨茜到北川县曲山幼儿园上学,返回时途经一个粮厂的围墙。 突然咯吱几声过后,围墙倒塌将她埋在其中。 张志群腰部以下动弹不得,腿上还压着一块条石。 朦朦之中,只感到有人大声说话,叫她别着急,一个40多岁的陌生男子出现在眼前。 “不知他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右脚腕处正在流血,一瘸一拐帮我挪开我身上的渣石。 ” 爬出来后,“看到四周满是废墟,灰尘弥天,我哭得很伤心。 ”张志群昨日回忆道,该男子自称廖宏刚,是刚好途经现场的一名三轮车夫。 当天下午,廖宏刚一直在粮厂周围救人,坐在小山包安全处的张志群目睹了他的许多次救人经历。 但是当天晚上,北川又迎来好几次较大的余震,直至昨晨被军车疏散至绵阳九州体育馆灾民安置点,张志群再也没有见到廖宏刚的身影。 《博文:孩子们,天堂走好》 在这个美丽的五月,鲜花盛开的季节,孩子呀,在你们如诗如画的花季,你们走了,没有来得及叫一声爸爸妈妈。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你们刚刚走进教室准备上课,在你们还没有完全听清楚老师念的第一个英语单词,顷刻间房屋轰然倒塌,黑暗变成了你们全部的视野。 在这个美丽的五月,鲜花盛开的季节,孩子呀,在你们如诗如画的花季,你们走了,没有来得及叫一声爸爸妈妈。 还记得就在灾难来临的前一天,是母亲节,妈妈还受到你的短信祝福,你向妈妈报告单元测验的优异成绩。 可是,晃然一夜间便成了隔世。 刚强伟岸的父亲和温柔慈爱的妈妈,他们相互搀扶着,跌跌撞撞来到学校,在黑暗中,他们颤抖着手,用手电筒的微光依次照向一个个幼小的身躯,在夜晚的冷风中,你们没有长成的身体越发柔弱。 冰冷的水泥墙挤压在你们的头顶上,献血染红了墙砖。 爸爸和妈妈一个个辨认下去,还没有看到塑料布下的头,妈妈就断定那个穿粉色丝袜的就是他们的女儿,因为露出的袜边上有妈妈亲手缝上的丝线。 那个穿蓝色运动服的男孩,曾经是校篮球队的主力,曾经俊朗的笑脸被铁丝穿过,他告诉妈妈他的偶像是姚明。 孩子,你冷呀,让妈妈在你的身下垫上些报纸!孩子,你怕吧,让爸爸再牵一次你的手! 你们静静地躺在了你们曾经在课间嬉戏玩耍的地方,却听不到妈妈的呼唤。 妈妈怀抱中的婴儿呀,妈妈给你们哺乳沐浴,请老师教你们弹琴画画;可你们还没有来得及体味世间的繁华,没有感受到人间的喧嚣繁冗,爸爸妈妈刚答应你2008年去看奥运会你还没来得及为我们是中国人而自豪,就悄悄地走了。 300朵灿烂的鲜花呀还没有完全开放就夭折在了一片废墟瓦砾中。 孩子们,天堂走好。 《这一次还是解放军让我们泪流满面》 13日10时,成都军区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里,成都军区司令员李世明对着电话大声命令:“带上精干人员,不惜一切代价向汶川进发!” 电话那头传来某集团军军长许勇嘶哑的声音。 几个小时前,这位将军率领一支30人的先遣队,冒着余震频频、山体滑坡的危险,于大雨中突入这次地震的中心汶川县映秀镇,并已经救出300名伤员。 尽管桥毁路损,尽管大雨滂沱,尽管给养与补给一时难以到位,可透过央视直播画面,先期到达的解放军官兵不计条件、不顾安危、不怕牺牲、义无反顾的身影,全国人民真切感受着、感慨着:你们———最值得人民尊敬的你们,特别听指挥,特别肯吃苦,特别能承受,特别能战斗!国难当头,你们不愧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 什么叫真正的人民军队,什么是危难时刻最可信赖的人———对今天的年轻人,没有比较,也许认知还不是那么清晰。 拿“九八”抗洪比,拿今春抗雪灾比,是作纵向对比,有人(譬如部分年轻的网民)还不那么信服,还存有些许疑虑。 那就让我们对中美军队在抗灾中的表现作个横向对比: 2005年飓风卡特里娜疯狂袭击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市,千万灾民望眼欲穿,可美国大兵和国民警卫队的表现又如何呢?直升机象征性投几个沙包就以天太暗为由拉倒了,至于兴师动众驶来的两栖登陆舰,只能算是为新奥尔良的灾民壮胆来了。 新奥尔良市警察局长沃伦•;利雷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愤怒地表示:“灾难发生后,我们对联邦政府充满期待,可在灾难发生后的头三天时间里,我们什么也没有得到。 在灾难发生48小时后,第一批国民警卫队分乘40辆装甲车开进新奥尔良,然而,令我们震惊的是,他们抵达目的地后所做的第一桩事居然是找地方睡觉和打牌!在整整72个小时里,我们没有得到他们的任何帮助。 我现在终于明白,我们为什么打不赢伊拉克战争了。 ” 有比较才能分高下。 解放军在人民危难时刻敢顶、敢扛的战斗能力,只是广大读者所能直接感受到的能力。 相对隐蔽的另一种战斗能力是招之即来的“快速反应”能力,包括指挥调度能力,集结投送能力,后勤保障能力,信息通畅能力等等。 识者所知,救大灾犹如打大仗、硬仗,解放军汶川亮相,其能力和战斗意志,直接检验新时期中国军队由传统向现代转型之进步,展示和印证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之阶段性成果。 强兵佑国,解放军能力之强,民众未必人人感同身受,但我们的“对手”一定深切感受到了并不断感受着…… 打虎亲兄弟、上阵子弟兵。 汶川、茂县、绵竹、都江堰……千万解放军官兵,人民关注你们,感谢你们,你们用血肉之躯铸就的“零八”抗震救灾壮举,将再次铸就中华民族无所畏惧、百折不挠的英雄史诗。 总有一种力量让人泪流满面,这一次,还是解放军! 《前线直击——战士跪下来大哭: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 她和我说,她在一个学校现场看到了她永远不会忘记的一幕,学校的主教学楼坍塌了大半,当时正在上课,几乎有100多个孩子被压在了下面。 全是小学生。 一些似乎是消防队员的战士在废墟中已经抢出了十几个孩子和三十多具尸体,看着那些小小的,带着红领巾却再也无法睁开眼睛的孩子,她说她突然觉得自己说话的勇气都没有了。 然而就在抢救到最关键的时候,突然教学楼的废墟因为余震和机吊操作发生了移动,随时有可能发生再次坍塌,再进入废墟救援十分的危险,几乎等于送死,当时的消防指挥下了死命令,让钻入废墟的人马上撤出来,要等到坍塌稳定后再进入,然而此时,几个刚才废墟出来的战士大叫又发现了孩子。 几个战士听见了就不管了,转头又要往里钻,这时坍塌就发生了,一块巨大的混凝土块眼看就在往下陷,那几个往里转的战士马上给其他的战士死死拖住,两帮人在上面拉扯,最后废墟上的战士们被人拖到了安全地带,一个刚从废墟中带出了一个孩子的战士就跪了下来大哭,对拖着他的人说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 看到这个情形所有人都哭了,然而所有人都无计可施,只眼睁睁的看着废墟第二次坍塌。 后来,那几个小孩子还是给挖出来了,但是却只有一个还活着,看着那些个年轻的战士抱着那个幸存的小女孩在雨中大叫着跑向救援所在的帐篷的时候,她已经泣不成声。 《用“生死对话”战“死神”》 “她还活着吗?她在哪,我想见她。 ”昨日6时许,当官兵们花费无数心血刨掉了压在她身上的一片片钢筋水泥残垣将她救出时,初二二班的女生蒋德佳首先念念不忘初三一班的女生廖丽。 当医生给她输上药水后,蒋德佳哽咽着不停地问老师,“廖丽呢?”蒋德佳说:“事发时,我只觉一阵地动山摇,想往楼上跑,结果没跑几步,整个楼都垮了。 ”她在听见同学们的一阵阵惊慌的尖叫声后就昏过去了。 醒来时,白天已变成黑夜,浑身痛得要命,她想起身,但却被一块块破碎的水泥板压住,难以动弹。 在饥寒交迫中,一身伤的她好几次想入睡,但上方有一个女孩子的声音传了过来,“再疼也要忍住,千万不要睡,你一睡万一醒不来怎么办?”被碎石压在上面无法动弹的女孩告诉她,自己名叫廖丽,是初三年级学生,她和她虽不相识,但听到她的呻吟声后,担心她在疲倦中不小心睡着丢命,就鼓励她要坚强地活下去。 为赢得生机,原本不相识的二人在废墟里不停地相互鼓劲,最终为官兵叔叔救助赢得时间。 廖丽先被救出,接着她也被救。 蒋德佳说:“我们经过生与死考验结下的情谊,将一生无法忘却。 ” 《废墟里她还在读书》 “清清,那个美丽好学的女孩,你们看见没有?”在救助现场,蓥华镇中学初一一班班主任陈全红一直关心着一个名叫邓清清的女孩子:在她心中,这个贫困家庭里的小女孩,常在回家路上打着手电筒看书。 当邓清清被武警官兵救出来时,让陈全红与官兵们感动的是,这个坚强的女孩被救出时,还在废墟里面打着手电筒看书。 她说,“下面一片漆黑,我怕。 我又冷又饿,只能靠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她的诚实让听者无不流泪,陈全红一下子搂住邓清清泪流满面:“好孩子,只要你能活着出来,就比什么都好。 ” 《博文:地震中一些感人的小事》 1、地震发生时,我们在成都高新孵化园某栋二楼上班,突然的摇晃,感觉越来越强烈,大多数人第一时间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全部从座位上站起来互相打量,其中一位男同事开玩笑:地震,快跑。 大家反应过来,一起开跑,我也跟在其中。 走到楼道口,有一个女同事站住了,我推她快跑,她却回身张望,等待。 后来我才知道,她在等她男友——她男友也是我们同事。 那一刻的慌乱中,生死之际,莫名感动。 2、人很多,从五楼开始往下,都在跑楼梯,下到梯口,一个保安正在维持秩序,叫大家不要惊慌,都到中间空坝子里去。 那时候依然地震得厉害,走路都走不稳,孵化园楼宇间的高柱间,穿插的钢管互相碰击,像跳绳一样,声音卡卡响,一时呆了,到处都在打电话,全都打不通了。 回身一看门口,保安依然在维持秩序:站到中间去,别离楼太近。 4、好不容易回到家里,东西撒了一地,来不及收拾,都担心余震,拿了衣物和食物,赶快往三环空地跑。 出来看到小商店还在开着,心里猜想方便面不会卖到10块了吧?结果没一家涨价。 5、都不敢回家,因为住的是电梯,楼层比较高。 于是大家组织在外面过夜了,一齐听车里的声音,电台里说有人需要捐血,而接受捐血的地点只有两个,都离得较远。 身边有邻居说话了:走,坐三轮去。 走了一会儿又回来了,因为车流太大,确实走不过去。 电台又在说:去的人太我了,献血的人已经在排队。 那一瞬间突然想哭。 6、手机上WAP,上QQ,到处打电话,有了消息也不敢乱宣布,怕引起惊慌,小心求证,当得知成都已死去50余人,德阳已四百余人,北川7000余人时,有女邻居哭了。 眼圈红红的,泪水打转,没哭出声,所有的人静下来听收音机91.4。 打听汶川的消息,那种安静,是可怕的安静,我感觉得以自己的心跳。 7、7点左右,三环上一些车子过去,飞快的速度,边上的道走过很多挖挖机,知道是去灾区的,所有的小车子自动让道。 又过了一会,20余辆同一外观的,标注公安的车开过去,速度之快,应该在120码左右。 全闪烁着灯。 我们都知道:那是温总理的车队,因为从机场过来去都江堰,正是这一线。 不说是否作秀,一个60多岁的老人了,在我们都在街上担心余震的时候,他去了最前线。 8、消息说交通断了,汶川没消息。 又听说有100武警徒步奔向汶川,感动得一塌糊涂:最危险,最辛苦的事,总是子弟兵! 9、遇到一个熟识的邻居,从天府广场那边回来的家,他说路上见到一个交警,嗓音完全哑了,但还是在指挥交通。 又说看到华西医院那边上,全是病人,树上挂满了吊瓶。 11、继续收听收音机,不断了解灾区消息,听着不断扩大的数字,坐一起的朋友们都显得很沉默,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的生命真的太渺小了。 一个朋友轻声说:这次我一定捐款,虽然我工资不高。 13、陆续有人在告戒别人,完全不认识的:不要站在电杆下,如果有事发生,大家要抱在一起,最好是趴在地上……我也开始参与过去…… 14、收听电台,一个自称是成都车友会的会长的人打通了电话,他说:他们车友会全部车子可以奔赴灾区救援,等待相关部门的一声令下。 电台建议说不要,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自救有有效组织。 会长留下了电话,说等消息,再一会又打进来:我们准备出发! 15、都江堰第一人民医院伤员太多,告急,电台号召出租车过去帮忙,不一会回返回消息说:路上已经完全是绿色的车了,再过一段时间又有消息说:去的出租车太多了,医院已经在组织去别的需要的地方去。 有一个出租打进电话讲那边的情况,他已经运了一个伤员到成都来,再次去第二趟。 在危难面前,总有很多小人物,小事件,让人感动。 我还听到很多消息,包括一个值勤的警察打进电话拜托帮忙打听一下家乡是否安全,因为他离不开身,太多的人想要连夜赶回去汶川,都江堰……好多已经记不全了。 《医学院学生的护士节》 当时天空下着小雨,我们的很多同学为陆续撤离到空坝的病人撑着伞,举着输液瓶。 有个没有家属照顾的男生脸部浮肿有淤青且腿骨骨折,冒出的血把绷带染了一层又一层,他想小解,我的一个女同学毫不犹豫拿来一个尿壶,扶着他让他方便。 雨越来越大,几个男医生和病人家属找来木棒和塑料布搭建了简陋的遮雨棚,大家一起把病人抬了进去。 有张行军床上并排躺了两个脊柱不能动的病人,大家用旁边工地上找来的废旧塑料遮住病床,给他们头部撑着伞,搬动时,我不小心将伞的一角挂了一下老大爷的脸,跟他道歉,他反倒特别歉疚,不住得说没关系没关系,拖累你们了。 。 。 天越来越黑,大雨没有要停下的痕迹,气温也开始下降,大家特别焦虑。 医生开始站出来动员惊恐的病人们搬回病房,按下电梯,护士们第一批重新上了8楼。 病人家属买来矿泉水,递给我们每人一瓶。 十四号中午,当我走在成都街头时,我看到从城市之心到人民公园对面的国信大厦,等待献血的市民已经排了足足两条街道。 学校体育馆,图书馆都贴出通告附属医院急召志愿者,特别是我们这样的高年级学生和有临床经验的硕士博士生.现在大部分病历书写都由我们师哥师姐完成,医生都在手术室. 2008年5月12日,我的第一个护士节,很特别的护士节。 。 。 没有授帽仪式,大家心里却有一顶最圣洁的燕帽. 这几天我晚上不管躺在哪里休息,手中都紧紧握着手机,朋友家人陆续打通了我的电话。 刚才在网上,我广东一个朋友跟我说他们那边,大家都在捐款捐物,他补充了一句,从来没见过的慷慨,特别真心。 未来不知会怎样,可是今天在新闻里听到温总理的声音,我深信我们一定能挺过去,苦难的中华民族定会更加强大。 《副省长为可爱可敬的蓉城的哥落泪》 “打着应急灯,冒着生命的危险,源源不断地驶进灾区去营救伤员,感谢我们的的哥。 ”13日下午6时许,在省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副省长李成云谈到可爱可敬的蓉城的哥不禁落泪。 据李成云介绍,12日晚上他从成都 赶往都江堰灾区,在高速公路上数百辆出租车开着应急灯、急速地行使,深入灾区抢救伤员。 “出租车司机通过电台获知灾区伤员很多,可是运力不够,于是自发组织赶赴灾区,看到如此朴实的奉献一幕,我当时就被感动了。
你能想到的本届亚运会最燃的夺金时刻是哪个?
一.本届亚运会已经进行了两天,中国代表团已经夺得了20枚金牌,其中有很多精彩的夺金时刻。例如以下这几个:
1.孙杨在男子200米自由泳决赛中以1分44秒65的成绩夺冠,刷新了自己保持的亚洲纪录,并成为该项目连续三届亚运会的冠军。 中国游泳队不仅席卷当日游泳赛场的全部7枚金牌,且在所有项目上都打破赛会纪录或亚洲纪录,并在4个项目上包揽金银牌。
2.中国赛艇队姑娘邹佳琪/邱秀萍在女子轻量级双人双桨决赛中以绝对优势夺冠,获得本届亚运会的首枚金牌。 从2002年釜山亚运会至今,中国体育代表团从未让亚运会首金旁落。
3.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浙江“00后”的三小只此次比赛成绩打破了亚洲纪录。 其中,黄雨婷还在女子10米气步枪个人决赛夺得金牌,这也是中国队的第十枚金牌。 中国射击队在女子10米气步枪团体赛中获得冠军,夺得中国队的第二枚金牌。
二.以下是一些关于历届亚运会的举办地点和比赛结果的信息:
1.亚运会的前身是远东运动会,从1913年到1934年间,先后在菲律宾、中华民国和日本等地举办了十届。
2.第一届亚运会于1951年在印度新德里举行,有11个国家和地区的489名运动员参加了6个项目的角逐。 日本以24金、20银、14铜的成绩位居奖牌榜第一名。
3.第十一届亚运会于1990年在中国北京举行,这是中国首次承办的规模最大的国际综合运动会。 共举办了27种运动308项比赛,来自36个国家地区的4655名选手参加。 中国以61金、51银、41铜的成绩位居奖牌榜第一名。
4.第十八届亚运会于2018年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和巨港举行,这是亚洲历史上第一次由两个城市共同承办的亚运会。 共举办了40种运动465项比赛,来自45个国家和地区的名选手参加。 中国以132金、92银、65铜的成绩位居奖牌榜第一名。
5.第十九届亚运会将于2022年在中国杭州举行,这是中国继北京和广州之后第三次承办亚运会。 预计将有40种运动462项比赛,其中电子竞技将首次成为正式竞赛项目。
总之,亚运会是亚洲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成就,届亚运会已经进行了两天,中国代表团已经夺得了20枚金牌,其中有很多精彩的夺金时刻。
以传承女排精神为主题的演讲稿
演讲稿的内容要根据具体情境、具体场合来确定,要求情感真实,尊重观众。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用到演讲稿的地方越来越多,演讲稿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以传承女排精神为主题的演讲稿(精选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以传承女排精神为主题的演讲稿1
要么胜利晋级,要么失败回家。
北京时间8月17日,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1/4决赛结束最后一场比赛,中国女排苦战五局,终于在“别人家的主场”击败了卫冕冠军巴西女排。
其实,当第一场中国队以15-25的大比分落败给巴西队的时候,相信已经有很多体育评论员、记者打好了“里约奥运,中国三大球全军覆没”的腹稿。 但是,中国女排没有放弃,1980年代就成为国人偶像的郎平也没有放弃——战斗到最后一刻。 那一扣球的风情,那漂亮的绝地反击,一分分地咬,一分分把对手逼向死角,最终拼出胜利,这让每个观战的国人热血沸腾。
在这届中国队表现略显平淡的奥运会上,中国女排进入半决赛,甚至比一些项目的夺金更能引爆国人的情绪。
不管结局如何,我们一直都坚信:女排是打不倒的。 这种信念,基于女排的传统,也基于“女排精神”的激励。 跌倒了,女排会爬起来;赢了,还会争取下一次胜利。
但,一个奇怪的现象是:只要女排赢了,大家想到“女排精神”;而一旦输了,似乎就忘了“女排精神”,甚至责怪姑娘们没“女排精神”。到底,今天,我们该如何理解“女排精神”呢?
说到底,“女排精神”不是一两次胜利,也不是一两个冠军就能证明的,它并不是最后的结果,而是一个过程。 我们先从被广泛定义的“女排精神”看看: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 这些内涵,每一个都指向平时环节的训练,一点一滴做起,它是一种动态的、持续性的状态,而非唯结果论。
进一步看,“女排精神”缘起有它特定的时代背景。 上个世纪80年代,百废待兴,国家经济发展需要一种精神支撑,女排的崛起,刚好填补了这一空缺。 在经历了五连冠的同时,“女排精神”慢慢被确定、推广,被全民接受,这个过程,是从1981年到1986年的跨度。 可以说,它和国家一起慢慢地走向世界,用自己的实力让别人知道、认识、了解我们;它也和民众生活的改善同步同轨,并非一蹴而就。
然而,五连冠之后,中国女排的表现几起几落,当年的巅峰表现却难以再续。 自此之后,“女排精神”似乎成了女排的精神枷锁。 这是哪儿出了问题?
并非是女排变弱了,而是对手变得更强了,比赛有了更大的变数。 只是,我们没有注意到对手的变化。 当我们察觉的时候,差距可能就出现了。 竞技体育的魅力也在于此,更快、更高、更强,赛场上充满变化。
同样尴尬的是,虽然作为三大球唯一达到世界巅峰的项目,但中国排球联赛水平、排球普及、商业化等都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而中国的篮球和足球,虽然没有站在世界之巅,它却很好地拥抱了商业,走到了普通民众身边。
这时,我们应该认识到:与其他人的竞争,不只是在赛场上,更多的竞争是在场下;不是单个项目、几场比赛的竞争,而是一个赛事、系统性的竞争。 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空喊“女排精神”只能是“唯金牌”论的变种。
今天,不论是体育还是整个国家其他层面,我们已经告别了“从零到一”的窘境;作为竞技体育强国,不必急于用中国女排的一两块奖牌来证明什么。 然而,我们也应有居安思危、奋起直追的拼搏精神,不仅在体育,还有经济、科技等方面,我们都有需要追赶的对象。 所以,我们依旧需要“女排精神”的鼓舞,只是这种鼓舞,不应该是结果论、唯金牌论的,而应该是过程、系统性的。
第一未必重要,重要的是任何时候都不放弃争取第一的毅力。 说到底,“女排精神”并不仅仅是一种体育精神,也是一种社会的精神面貌,只是我们需要换一种思维方式看待“女排精神”。
以传承女排精神为主题的演讲稿2
在中国女排再夺奥运冠军后,一段话在网络中盛行:“有人曾经问,女排精神是什么?郎平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 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 ”
就像一万个读者眼中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身处不同行业,所处不同年龄的人们对于‘女排精神’也有各自的理解和感悟。 记者在采访中,提到再度夺冠,提起‘女排精神’,近乎所有采访对象都难掩激动之情,有的甚至声音几度哽咽。
从清华大学走出的中国第一个国际大赛百米冠军胡凯,如今已经是清华大学团委副书记。 在采访中,记者依然能感受到曾经作为体育人的胡凯内心的激动和感慨。 “这是我第二次在清华大学见证中国女排夺冠。 从雅典到里约,12年来气质不变,从80年代一路走来,30余年精神永存!”
“什么是女排精神?就是淘汰赛以来你有主场气势,我把你球迷打哭;你在心理占优,我把你气势打掉;你本心态放松,我把你打到紧张!”胡凯说,“回顾历次夺冠,中国女排没有一次是在占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获得胜利的。我们的国家正走在民族复兴和重塑自信的路上,这条路上的道艰难险阻,都需要女排精神来提振士气,坚定信念!”
清华大学体育部主任刘波说:“‘女排精神’可以概括为:团结、拼搏、爱国。 在清华大学,我们学习女排精神,要让她成为新时期体育教育的主旋律,让体育运动和体育竞赛不仅仅发挥强身健体的`作用,更成为培养完善人格的最佳手段。 ”
首钢总公司企业文化部部长郭庆说:“在企业,我们提倡‘传承敢闯,敢坚持,敢于苦干硬干,发扬敢担当,敢创新,敢为天下先’的首钢精神,这跟女排精神高度契合。 在新时期,我们强调传承和发扬,就是要不忘初心,敢于作为。 ”
“今天我们面临的国际社会的风云变幻就像奥运赛场的激烈角逐,所处的改革进程就像中国女排此次里约之行的跌宕起伏。 ”在采访中,每个采访对象都情不自禁地把“女排精神”融入今天的时代,融入自己的生活,“女排精神”将一直鼓舞和激励着每一代人。
以传承女排精神为主题的演讲稿3
北京时间20xx年8月21日,对于国人来说,注定是一个难忘的日子。 这天上午,在里约奥运会赛场的马拉卡纳奇诺体育馆内,中国女子排球队以3比1的领先优势,力克塞尔维亚女排,斩获奥运会金牌。
时隔12年后,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又一次通过自己的拼搏,站在了奥运会冠军的领奖台上。 这也是中国女排继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和雅典奥运会折桂后,第三次获得奥运会冠军。
中国女排夺冠后,人们沸腾了。 这些连日来拼搏在赛场上的姑娘们,情不自禁地相拥而泣。 汗水和泪水交织在一起,见证了这一重要的时刻。 这泪水,是幸福的泪水,也是高兴的泪水。
在这次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的经历可谓是一波三折:中国女排在此次运动会的小组赛中,磕磕绊绊勉强出线;在1/4决赛中,中国女排出人意料地战胜了东道主巴西队,晋级里约奥运会女排半决赛;在女排半决赛中,中国女排苦战四局,每局以排球比赛最小分差,最终艰难战胜了欧洲劲旅荷兰队,在时隔12年后,再次闯入奥运会决赛;在决赛中,女排姑娘们最终战胜了曾在第四轮小组赛中战胜过自己的塞尔维亚队,赢得了冠军……
女排姑娘们,你们是好样的!你们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精神,顽强拼搏,为全国人民做出了榜样,让国人懂得了什么是拼搏,什么是永不言败。 女排的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当前,我市正在坚持用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提出了复兴千年古镇、重塑世界瓷都、保护生态家园、建设旅游名城,打造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的发展定位。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应该学习女排那种团结协作、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充分挖掘利用我市的历史文化资源,美化城市环境,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让我市的产业更强、城市更美、文化更特、生态更优、民生更实,真正成为一座能够与世界对话的城市。
这不是一场只关乎输赢的比赛,我们震撼的是她们一次又一次的绝地反击,能够在摸爬滚打中不抛弃不放弃,正是这样的精神让我们感动到热泪盈眶。武僧团的学子们,女排精神所诠释的是体育精神,也是武术精神!
以传承女排精神为主题的演讲稿4
20xx年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四分之一决赛,中国队在先失一局的情况下,以3比2逆转战胜卫冕冠军巴西队,时隔8年,再度晋级奥运会四强。电视镜头里,女排姑娘们簇拥欢呼;万里之外,经历了“过山车”的中国观众无不赞叹——又见女排精神!
与巴西女排的比赛,是一场名副其实的“遭遇战”。 过往战绩上,中国女排对巴西女排曾有过18连败的尴尬,过去在奥运赛场上的四次交手也是悉数败阵;本届奥运会,与小组赛以5个3∶0轻松锁定A组头名的巴西队相比,B组的中国队首场苦战荷兰即告负,又接连输给塞尔维亚、美国,跌跌撞撞地小组出线后,马上面对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苦主”,艰难异常。 而昨天的比赛进程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特别是决胜局,比分交替咬住,加上主场巴西球迷并不友好的嘘声,压力之大可见一斑。 好在第一局大比分落败的姑娘们最终顶住压力,带来了惊喜。 她们有理由雀跃,观众有理由感动,因为这支年轻的队伍,在困难时没有放弃,在争议时没有迷失,于绝境中激发潜能。 这才是真正的体育精神,足以让那些认为“现在就这个水平”者汗颜。
作为我国三大球中唯一一个拿到冠军奖杯的队伍,女排从不缺少这种拼搏精神,也一次又一次带给国人感动。 翻开历史,中国女排自1981年夺得首个世界杯冠军到去年世界杯再度封王,从上世纪80年代的“五连冠”到本世纪初的再度中兴,期间虽然多次历经波折,但总能在陷入低谷后回归正途而崛起,用实力和汗水延续神话。 作为体育单项中参与度、普及度最高,也是影响力最大的项目,“三大球”始终是国人的“痛点”,尤其是近几届奥运会,男排男足缺席、男篮女篮连败,女足差强人意。 唯独女排,总能在逆境中迎难而上,在关键时刻屹立不倒。 从袁w民到陈忠和,再到二次出山的郎平,几乎女排每次崛起的背后,人们看到的都是那些了解女排、熟悉女排、扎根女排的团队在发挥着根本性作用。 尊重专业人才,才使得长期积累的女排精神不断闪光。
在精神的继承之外,我们还看到了创新。 正如xx所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进步之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发展体育运动同样如此。 接手女排后,郎平就针对中国和世界女排的发展特点提出了“大国家队”的概念,即每次集训总是有20多人,每个位置总是保持三到四个人在竞争。 队伍扩大后,针对不同的比赛安排不同的阵容,承担不同的任务,不过分强调成绩。 此外,新女排还扩大了教练队伍,引入了国际化的专业团队。 这些都是对运动规律的把握和尊重。
一场惊心动魄的比赛,见证女排精神的强大。 20xx年女排世锦赛后,曾有过新时代还要不要重提女排精神的讨论,理由是当年以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为核心的女排精神是特殊年代的产物。 毋庸置疑,今天年轻一代的运动员,身处与上世纪80年代初截然不同的大环境;奔向体育强国目标的中国人,在“唯金牌论”逐渐散去光环的今天已不会用一场比赛输赢来定义成败。 但正如郎平赛后所说:“中国的女排精神与输赢无关,不是说赢了就有女排精神,输了就没有。 要看到这些队员努力的过程。 ”因此,在强调要放松心态的同时,每个运动员同样不能忘记的是,作为一名国家队运动员,展现的是一种风貌。 “我们已无路可退,就是把技术水平、精神面貌打出来,不要后悔,什么结果都能接受。 ”这是一种态度。
时代虽然不同,但女排精神没有褪色,反而愈加闪光。 35年来,女排精神总是与这个国家每个历史发展的节点相契合,女排的顽强拼搏是伟大民族精神的体现。 “无论比分怎么样,大家从来没有放弃过。 ”赛场上的中国女排,将为他们的梦想继续拼搏;而奔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中国人,同样需要一代代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女排精神,既是一种体育精神,也是一种前行力量,能够激励我们朝着目标砥砺前进。
以传承女排精神为主题的演讲稿5
中国女排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绝,以三场生死一线又荡气回肠的胜利,表现出这支队伍具备的扎实的技术功底、团结无间的团队意志、奋力拼搏永不言败的体育精神,和扎扎实实打好每一个球的敬业精神。 今天人们感慨的“女排精神”,正是这一切的集成和组合。
经过三场惊心动魄的生死之战之后,中国女排终于再次站上奥运冠军的领奖台。 有统计称,昨天上午女排决赛时段,几乎一半以上的电视机都锁定在直播频道,创造了电视转播的收视奇迹。 一度淡出观众关注焦点的中国女排,以一种旋风式的姿态,重新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在奥运会诸多项目中,女排在技术性、观赏性、竞争性、戏剧性等诸多方面,都不是最顶尖的项目。 对中国代表团而言,26块金牌虽然为最近几届最低,但似乎也不独缺女排这一块。
那么,与“老女排”的辉煌时隔30多年之后,中国女排重新得到万众瞩目,究竟凭的是什么?举国上下争说女排,又究竟在感慨什么?
答案似乎只有一个,就是“女排精神”。
几乎伴随着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女排四分之一决赛战胜巴西的同时,报纸、电视、微信朋友圈及各路自媒体上,一个久违了的词汇重新刷屏。 “女排精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成为舆论场上出现频次最高的热词。 而当人们惊喜地再次感受到“女排精神”带来的蓬勃气势和自信时,最终的金牌似乎早已被中国观众早早地计算进中国的金牌账簿之中。 随后与荷兰、塞尔维亚的两场生死之战,似乎只是有惊无险的艰难过程而已。
观念多元时代,对于“女排精神”自然也有不同的看法和认知。 譬如有人在感慨“女排精神”的同时,亦在小心地回避其曾经的政治含义。 另一些人则试图说明,帮助中国女排获胜的不是抽象的“精神”,而是科学的训练、国际化的视野、专业化的团队,乃至郎平的独特威望带来的制度变通等等。
一切都对。 郎平自己也曾说过:单靠精神赢不了球,还必须技术过硬。 但是,其实没有谁在感慨或敬佩“女排精神”时,是将其视为没有实力依托的空洞说教或心灵鸡汤。 赢球必须依靠实力,但有团结一心、永不言败的精神在,就可能把现有的实力调整、发挥到极致,以发挥最大的效用、取得最大的收获。 而这次我们所看到的,恰恰是一支实力并不被人看好的中国女排,却在郎平教练的指导和激发之下,拼出了最好的状态,直至登上最高领奖台。 人们不盲,人们感受得到精神力量对女排姑娘们的激励和支撑。
人们之所以对“女排精神”格外感动,或许也产生于某种对照。 部分运动员在奥运赛场上的低迷状态,甚至足以让观众感受到其懈怠、松弛,甚至漫不经心。 从事超常艰苦的竞技体育训练,需要极其强大的动力才足以支撑。 为国争光的决心,出于超常禀赋带来的热爱,或作为职业出发的敬业精神,甚至单纯的争名求利的欲望,都可能成为支撑运动员坚持下去的动力。 但一旦徘徊于诸多目的之间而无所坚守,就可能导致运动员的彷徨和松懈。 而同处顶级运动水平,稍有松懈便可能一溃千里。 这次的奥运会上,我们不幸就看到了这样的结果。 而这一切,都需要在未来进行深入的检讨和总结,却无法用“不唯金牌论”而能遮盖和解释。
恰在本届奥运会的收官时刻,中国女排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绝,以三场生死一线又荡气回肠的胜利,表现出这支队伍具备的扎实的技术功底、团结无间的团队意志、奋力拼搏永不言败的体育精神,和扎扎实实打好每一个球的敬业精神。 今天人们感慨的“女排精神”,正是这一切的集成和组合。 缺少其中的任何一点,中国女排可能都无法创造我们所看到的奇迹。
至于这一新的“女排精神”究竟带给了我们什么,听听每家每户窗口传出的欢呼声,看看从昨天到今天微信朋友圈的刷屏内容,自然不难体会。 这样的真诚反应不容作假,更值得尊重和珍视。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体育一度陷入低谷,虽然其间中国女排曾经夺冠,但和数十年前相比,中国女排身上的信念和决心已慢慢飘散。 如今,中国女排面对坚不可摧的对手,她们再次展现出了动人心魄的女排精神,让国人振奋不已,泪流满面。
以传承女排精神为主题的演讲稿6
伟大的精神总有催人泪下的力量。 正是靠着百折不挠、英勇顽强、团结奋斗的拼搏精神,中国女排在极其艰难的情形下创造了一个个奇迹,赢得了一场场荡气回肠、慷慨壮烈的史诗般胜利,最终在里约赛场赢得金牌,再次在奥运赛场奏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高高升起五星红旗。
这种感动整整绵延了35年。 从1981年中国女排首次夺得世界杯女子排球赛冠军起,拼搏精神一直深植于中国女排,成为这支光荣集体的强大基因。 尽管其间几经挫折、磨难、沉浮,但中国女排的拼搏精神一直洋溢于国际赛场。 在最艰困的情况下,我们看到的是一次次奋起,而没有丝毫放弃。 这种愈挫愈奋的坚强,铸就了几代中国女排的精神气质,在漫漫岁月中丰富了中国女排精神的内涵,成为一代代中国观众热爱女排、支持女排、守望女排、将女排视作“英雄之师”的重要理由。
中国女排在里约再度夺冠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在日益崇尚训练条件、奖金待遇的当下体坛,拼搏精神弥足珍贵、永不过时、必须弘扬!
女排精神不朽!
用央视体育5频道观赏扣人心弦的排球比赛
锁定央视体育5,感受排球竞技的激情与魅力